在全国规模化猪场猪群普遍存在免疫抑制的大背景下,随着气温的骤升和雨水的洗礼,加之蚊虫的出现,以皮肤出现丘疹、水疱、脓疱为主要特征性病变的猪丹毒感染问题,将会成为猪场最为棘手的问题。猪丹毒感染在一些规模猪场呈季节性散发,夏季较多见。

该病的发生可能与蓝耳病病毒、II型圆环病毒和霉变的饲料原料引起猪群免疫力下降密切相关,并且常常并发于II型圆环病毒引起的猪皮炎肾病综合症(PDNS)的严峻形势下。如何准确鉴别丹毒、圆环、湿疹将成为养殖场技术人员的重要课题,准确、及时的鉴别不仅能最大程度降低人力、物力、财力的损失,更能通过皮肤病变把诸如圆环病毒引起的免疫抑制现象提到猪场的重要防控议程

鉴别诊断

下面我将依次从丹毒、圆环、湿疹、寄生虫引起的皮肤病变入手,并结合食欲、体温、生理状态的变化进行详细鉴别:

 猪丹毒:(红色斑块)

疹块中央苍白,四周红色,俗称“打火印”,症状较轻,无病态,体温不高,或者升至41℃但持续时间短,食欲不振,口渴,便秘。

体温升高2~3d后,皮肤出现方形、菱形和圆形疹块,凸出皮表,形状和大小不一,数量不等。初期指压褪色,后期淤血,呈蓝紫色,指压不褪色。疹块发出后,体温下降,中央坏死,结痂痊愈,病程1~2周。架子猪多发,多见于夏季,皮肤疹块指压褪色,持续时间短,青霉素类药物治疗有效。

防治方法:   

加强环境卫生消毒和疫苗免疫,本病治疗可使用青霉素、头孢类药物,首次用量可加倍使用。

圆环病毒病:(病猪皮肤上的紫色斑点)

在病猪耳部、背部、腹部、前肢、后腿、臀部等部位广泛性出现各种大小不一的红斑、斑点、丘疹,圆形或不规则的隆起,呈现红色或紫色,中央为黑色的病灶,持续时间长,指压不褪色,保育猪和生长猪多发,病猪可见腹股沟淋巴结明显肿大,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

防治方法:   

加强饲养管理和环境卫生消毒,做好新生仔猪的疫苗免疫,仔猪断奶后定期加药保健,来综合防控本病的发生。

湿疹:

腹下或大腿内侧皮肤出现黄豆大小的扁平丘疹、水疱、脓疱,最后形成溃疡。病程长者常出现局部感染,糜烂或化脓,最后猪体消瘦、虚弱。无传染性,体温不高,丘疹不规则,有奇痒。

防治方法:

经常打扫猪舍,保持圈舍清洁干燥,防止漏雨,湿度大的可撒一些石灰来除潮。

对急性湿疹的治疗可注射氯化钙或葡萄糖酸钙10--20ml,同时内服维生素A、维生素C和复合维生素B各0.5-2ml,必要时可用鱼石脂1g、水杨酸1g、氧化锌软膏混合涂抹。

寄生虫:

病猪以剧烈痒觉为特征,躁动不安,食欲降低,生长缓慢,饲料报酬下降,是严重危害养猪生产的疾病之一。病变通常先在耳部发生,耳部皮屑脱落,进而出现过敏性皮肤丘疹,以后逐渐蔓延至背部、躯干两侧及后肢内侧,猪常在猪栏、墙壁等处摩擦,严重时造成出血、结缔组织增生和皮肤增厚,局部脱毛。


防治方法: 

①加强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每周带猪消毒1-2次。

②建议生长猪60日龄和出栏前一个月各驱虫一次,母猪每年驱虫四次,即每个季度驱虫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