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养殖场存在这样的疑惑:非瘟形势下,如何做好免疫?大家都说尽量不动猪、不打针、减少免疫,但到底该怎样做才是科学合理又可行呢?尤其是周边有疫情时,到底要怎样做,是要停止所有免疫工作吗?

我们必须要接受一个事实,非瘟防控将是一场持久战,养猪场所有工作都必须适应非瘟形势,否则抵抗不住疫情,一旦中招,全部归零。

那么猪场的免疫工作,应该怎样调整,主动适应非瘟形势呢?

首先,猪群健康是第一位。如果猪群都不健康,怎么抵御非洲猪瘟病毒?所以关键疫病的免疫工作还是要做好。

在非瘟压力相对小的地区,重点疫病的免疫工作都不应该疏漏。即便在非瘟防疫压力大的地区,务必不能疏漏猪瘟、伪狂犬和蓝耳病这三个免疫工作。如果这三大疫病没有防控好,即便非洲猪瘟不来,猪还是很难养好的。其中猪瘟和伪狂犬是必须免疫的,而蓝耳病则根据自己猪场的情况考量,但务必要生产稳定。

据研究,蓝耳病感染严重的场,非瘟来势更凶;蓝耳不稳定的场,非瘟来临后损失更大;“拔牙”成功的场基本是蓝耳稳定的猪场;蓝耳不稳定的猪场,“拔牙”基本失败。

其次,产品选择很重要。要选择有社会责任感的品牌企业。非瘟形势下,疫苗企业都应该要进行自检,确保厂区、原料、产品和包装等无污染,能配备专业的冷链物流和专业的技术服务,能与猪场客户构成“命运共同体”,共抗非瘟。永顺生物在这方面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

再次,免疫操作要做好“一猪一针头”、“人不接触猪”、“合理更换手套”以及消毒工作。但实际上,太细太繁琐的操作,很难执行到位。所以猪场最根本的还是要“御敌于外”,把非洲猪瘟病毒阻隔在猪场外面。

建议猪场做好生物安全工作,同时实施对生产区、生活区关键点的非瘟监测。例如生活区大门、饭堂、卖猪区域、生产区大门、换衣间、猪舍大门、饲料房、员工生活区鞋底、生产区水鞋鞋底、头发、手机和钱包等。外来物资,包括疫苗产品,也要重点检测。最好对疫苗产品进行熏蒸消毒再使用。

另外,如果周边已经出现疫情可考虑暂停免疫工作。这个时候,重点在检测和监测。尽量不接触猪,不转群。待周边疫情平复,确定猪场较小风险后,再恢复免疫。

总之,非瘟形势下,我们也不能疏忽重点疫病的免疫工作,但也要细化操作,适应非瘟新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