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在服务很多猪场后发现一个怪像:猪场很多疫苗都做下去了,但疫苗对应的疾病却一个都没少发,于是猪场老板就觉得疫苗质量可能出现了问题,开始频繁换疫苗厂家,最后发现,换来换去结果还是一样——疫病不断。

其实,出现这种情况时,建议猪场老板静下心来回想下:猪场疫苗是否都很好的打下去了?猪群免疫时流血比例大吗?猪群的脓包比例有多少?猪群应激流产比例是多少?

所以说,疫苗打了和疫苗打好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那么,笔者结合P氏生物安全体系,给养猪朋友介绍下疫苗免疫的注意事项。

1关于防疫原则

建议猪场执行“能普免就不跟胎原则”。一方面可以避免由于人员疏忽而造成的漏免;另一方面还可以把整个猪群疫苗所产生的抗体水平人为地拉在同一个水平,有利于猪群整体的稳定。但是在很多中小规模猪场中,疫苗漏免的现象很严重。

2关于猪群健康

1)、增加免疫营养

疫苗免疫前后各3天,在饲料中添加健力源(免疫营养)0.5kg/t,提升猪群的健康度;为防止药物干扰疫苗免疫效果,建议在免疫细菌苗前后各 3天禁止使用各种抗生素,免疫病毒的弱毒疫苗前后5 天禁止使用抗病毒性中草药。

2)、避开特殊阶段

任何疫苗免疫后,猪只都会产生应激,如在某些特殊阶段产生应激,严重的会造成母猪流产,因此,建议母猪在配后1个月、怀孕90天-产后7天两个阶段不免疫疫苗,可以将相应的疫苗推后补打即可。

3关于疫苗

1)、疫苗的检查

确保每次到场疫苗的有效性(检测包装是否完整、运输保温状态、生产日期、有效期、颜色)并做好记录,疫苗使用前同样要再检查疫苗的质量。

2)、疫苗的保存

疫苗必须按厂家要求进行保存,一般冻干疫苗需冷冻保存-20℃,液体苗需 2-8℃保存。 2-8℃保存的疫苗不要直接贴冰箱、冰柜壁,否则容易发生冰结;疫苗生产日期从小到大排列,生产日期早的先用。

3)、疫苗的运输

疫苗在运输途中要使用专用疫苗箱如泡沫箱,里面放置冰块。疫苗使用前需在常温下进行解冻,活苗稀释后2小时内使用完、灭活苗使用前要摇均匀、开瓶未使用完毕的疫苗应进行消毒浸泡、焚烧。

4)、疫苗的稀释

在疫苗的稀释过程中,严禁把疫苗喷向外面、排空气必须在瓶内排、使用后的疫苗瓶必须煮沸30分钟以上方可丢至垃圾存放处定期焚烧。

5)、疫苗的回温

检查疫苗质量没有问题后,要对疫苗进行回温,防止注射的疫苗温度过低时,对猪群造成较大的应激,尤其是在温度偏低的季节必须做好回温工作,建议放在室内30分钟左右,或用双手捂热,禁止采用热水煮沸或阳光暴晒等极端方式。

3关于器械

1)、煮沸消毒

很多猪场都是在打疫苗前才去找注射器械,根本没有提前清洗、消毒的意识,而免疫器械又是一个公用工具,如果没有严格消毒,是很容易造成疫病交叉感染的。建议在每次疫苗免疫前后,将注射器械(针头、注射器、镊子等)进行煮沸消毒30分钟。

2)、烘干

很多时候虽然将器械煮沸消毒了,但却忽视了烘干这一步,水是生命之源,病原也喜欢水,所以器械务必烘干;同时,针管或针头中含有水分,就会间接导致按照标准头份免疫的疫苗可能不标准,出现少打的情况,从而影响免疫效果。

3)、筛选针头

针对一些没有使用价值的针头(如弯90度针头、倒刺针头、锈针头等),需要提前筛选出来,防止免疫疫苗时被用上后导致猪群出血比例大增。

4注射环节

1)、针头要求

建议母猪做到一猪一针头,仔猪至少做到一窝一针头,防止不同猪只间病原的交叉感染,同时,为了保证免疫效果,一定要区分不同体重猪只免疫针头大小型号,具体如下:

免疫针头使用建议表

不同阶段

猪只重量

针头型号

(外径*长度)

注射位置

后备母猪

50-140kg

16*30

耳后三角肌,垂直皮肤进针

基础母猪

140kg以上

16*38

耳后三角肌,垂直皮肤进针

成年公猪

140kg以上

16*38

耳后三角肌,垂直皮肤进针

后海穴免疫

120kg以上

12*38

尾根下方凹陷,斜向上进针

 2)、免疫部位

猪场常见的免疫方式为肌肉注射,标准的免疫部位为猪只耳缘覆盖区域的三角区域肌肉,同时要求免疫针头与皮肤呈90度注射,倾斜注射会导致疫苗没有送到肌肉层,可能就会免疫失败。

3)、免疫部位消毒

建议每次免疫疫苗前,对免疫部位进行消毒,如75%的酒精,或碘酊。可以选1米长的木棍,在一端绑上纱布,通过蘸取消毒水的方式来快速消毒。如下图为后海穴部位消毒。

4)、免疫流血问题

每打完一排/一栏猪的疫苗后,检查是否有出血、疫苗倒流的现象,如果有统一在对侧补注一针相同剂量的疫苗,以防免疫失败,同时应做好记录如“倒流重免”,“流血重免”。

5)、多苗混打

两种疫苗不混合使用,必须同时注射两种疫苗时,要分开在颈部两侧注射;

6)、免疫应激处理

免疫时要多准备一支干净针管与解应激药物(如地塞米松、肾上腺素等);疫苗注射时要留心观察疫苗应激反应,对出现倒地、嘶叫、发白或发红的猪只要及时处理,冷水淋头,单独护理直至恢复,必要时注射地塞米松或肾上腺素。

5用具处理

每次免疫疫苗结束以后,需要立即对器械进行清洗、煮沸消毒,同时对疫苗瓶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一方面因为疫苗本身就是病原,随意的丢弃很可能导致病原的扩散;另一方面,如果器械没有及时清洗,下次免疫其它疫苗时很可能就直接被用上了,造成交叉感染。

6记录环节

免疫后要及时填写《疫苗免疫记录表》记录免疫时间、剂量、猪只、疫苗厂家、疫苗名称与批次、责任人等相关信息。

疫苗免疫记录表

免疫日期

免疫猪只

疫苗名称

疫苗厂家

疫苗批号

免疫剂量

免疫员





























7免疫效果评估

健康的猪只注射疫苗才能产生抗体,但在实际生产中很难碰到整栋猪都是健康的,甚至表面看似健康实际上处于亚健康状态的猪只,免疫效果都不会很理想。笔者认为猪场可以定期(每季度)采血检测猪群的各项抗体水平,了解猪群的健康状况,从而评估猪群的免疫效果,针对抗体水平差的情况,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

小结:

疫苗免疫是保障猪场安全的重要措施,做好疫苗免疫,猪群健康是基础,疫苗选择是关键,正确接种是保证,唯有如此才能做到“真苗、真打、真有效”,才能针对病原产生整齐一致的抗体,从而提高猪群抵抗力。